隨著民眾對於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提升,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民國91年推動生態工程,強調公共建設的目標,除促進產業及經濟發展外,更應創造優質永續的生活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延續生態工程的理念,於民國96年發展生態檢核制度,透過生態評估、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結合工務流程納入多元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共同尋求最佳治理方案,促使環境友善措施導入工程各階段,以維護棲地環境、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之功能。
近年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透過部會協商會議達成「公共工程應落實生態檢核機制」之共識,促使生態檢核發展開始迅速加溫,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累積過往經驗滾動式修正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機制,力求相關機制能更趨於完善。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於民國107年起推動生態檢核e化作業,介接國內各生態資料庫,及早掌握生態重要資訊及民間關注議題,研發應用於生態檢核作業流程,並建置生態檢核管理作業模組,將既有工程管考系統流程與生態檢核作業整合,確保檢核過程能更扎實,同時也為資料治理與開放開啟了嶄新的一頁。
秉持資訊公開精神,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於民國109年建置生態檢核資訊專區,將工程及生態檢核相關資料進行公開,目前網站上除個案工程內容、位置及生態檢核表單外,也包含民眾參與資訊、物種分布查詢及相關資料下載等相關內容。一般民眾皆可獲得工程相關資訊、查詢自己關注地區的生物種類、下載關於生態檢核的說明及教育訓練等,多方面瞭解水土保持工程的辦理情形,也歡迎關心溪流生態與防災治理的您,善用本站資訊,共同協力達成治山防災與生態保育的目標。